自从匠官勋级实施以来,大明已经有不少工匠获得勋级,甚至被授与世袭爵位。
这些人大多掌握着一套技术,被授予工程师身份。
其中身份最高的就是吕祥,如今已成为世袭子爵,还是特级工程师,拥有从四品上良造勋级。
薄珏的勋爵比他略低,但也是紧随其后的一批人。
他二人出面起,很快把各个衙门的高级工程师召集起来,交流些非机密的东西。
看着如此多的工匠聚集一堂,吕祥高兴地道:
“先前忙于研究,少了和大伙儿的交流。”
“上次我觐见的时候,皇上提到苏州工人组织了雇工协会,还要评定工匠等级。”
“按照皇上的意思,一到六级的初中级工匠,由雇工协会自己评定。七到九级的高级工匠,还需要工程师协会参与。”
“诸位都是大明有名的工程师,这工程师协会的工作,还需与你们出力。”
众位工匠听到这个,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喜气。
对吕祥说的觐见皇帝,更是羡慕不已。
自从嘉靖朝的徐杲之后,已经很少有工匠身居高位了。吕祥被当今皇帝宠信,很可能恢复工匠曾经的地位。
而且这次的恢复,还不是吕祥一人的事情,皇帝设立了匠官勋级,明显是要提拔一大批人。
未来的匠官,会在朝廷中占据一席之地,尤其是他们掌握着少府寺这个衙门。就算将来被打压,也有稳固的根据地。
工程师协会是少府寺主导组建的协会之一,他们之前就在这个协会挂名,还有人被派去朝鲜,评定朝鲜工匠等级。
如今,皇帝让工程师协会和雇工协会交流,明显是要培养工程师的后备人才。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,纷纷表示支持。
还有工匠说道:
“咱们工程师协会在朝鲜有分会,在其他藩国和地方,同样应该设分会。”
“即使一时半会儿铺不开,至少也应该在各省建立。”
“苏州府那样重要的府,更是要优先成立。”
“往后啊,咱们要像科举一样设等级,争取让工匠升到九级后,就有工程师的能力,获得工程师身份。”
这番话让众人纷纷叫好,认为是应该仿照科举。
文官为何一直强势,不就是因为科举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。
匠官想要长盛不衰,同样需要学习科举,搞一个属于工匠的考试。
如今皇帝把高级工匠的评审权交给工程师协会,正好是他们的机会。
吕祥作为匠官群体的领头人,不管他愿不愿意,都要承担起这个责任。
眼看众人满怀期冀地看着自己,吕祥琢磨了一下,说道:
“分级考试应该搞,但是咱们工匠做工不是嘴皮子功夫,也不能只靠笔杆子。”
“具体怎么考核,还需要制定一套方案。”
“我看可以让文思学堂摸索,并且让有潜力的高级工匠进京,在学堂中接受培训。”
“诸位也不要藏着掖着,可以撰写教材,把技术传播出去。”
“我已经和薄爵士约好,合作编撰一部教材,专讲火器设计。”
众人都知道吕祥和薄珏有如今的地位靠的是设计火器,闻言顿时叫好,打算一窥秘技。
不过对吕祥说的撰写教材,很多人还怀着疑虑。因为他们大多想要把技术传给儿子或弟子,维持自己和家族的地位。
吕祥和薄珏之所以没有这个担心,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大多是自学的,如今还有了世袭爵位。
两人不觉得那些简单的技术有什么保密的必要,更不觉得自己的后代没了技术就失去地位。所以他们的态度自然很开放,愿意传授出去。
尤其是薄珏还是个秀才,对著书立说的事情很是热衷。他在吕祥提到这件事情后,就打算学习被皇帝追赠爵位的赵士祯,编写火器教材。
以后大明设计火器的人才,都要学习这部书籍。
——
畅谈了一些匠官间的事情,吕祥看众人的神色都放松下来,说道:
“咱们工程师立足的根本是技术,这次召集大伙儿,就是想开一场技术交流会。”
“诸位有谁遇到难题,只要不是涉及机密的,都可以提出来交流。”
“俗话说‘一人计短,二人计长’,说不定一个人为难的事情,就有另外一个人想出办法,轻易解决大问题。”
“今后这样的会要常办,薄爵士还起了个名字,叫‘诸葛会’。”
众人闻言哄堂大笑,显然都听说过“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”这句俗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