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车臣小说>崇祯重振大明完整版 > 第775章 藩国兵马(第1页)

第775章 藩国兵马(第1页)

朱由检对火器的重视是一如既往的,因为这是能最快提高军力的东西。

大明的军事制度在经过他的调整后,也特别适合用火器。

无论是义务兵役制下的士兵操练,还是让文职军官从后勤制约武将,都需要以火器为主力。

所以,在现文官管理装备的缺陷后,他很快做出调整。命令装备部成立装备生产委员会和装备技术委员会,把兵工厂的管理人员和装备研究院的技术人员纳入,负责这些方面。

装备部的职能,更多地转向装备规划、以及与军队和其他部门的协作。生产和技术这种专业的事情,交给专业人员。

袁可立正在主持枢密院的进一步完善,看到皇帝亲自下的命令,意识到皇帝对现在的装备部还不满意。

他本人也感觉枢密院存在问题,所以在琢磨之后,召集一众枢密大臣说道:

“前段时间工程师协会开了诸葛会,得到皇上称赞,让各衙门学习。”

“今日召集诸位前来,就是开一个咱们枢密院的诸葛会,探讨一下内部的事情。”

“无论谈什么都可以,相互交流一下,以便集思广益。”

这些官员听到这番话,一时都有些诧异,甚至不知道如何开这个会。

习惯了打官腔的他们,根本就不知道在这种会上怎么说,不知道会不会有后患。

所以他们只能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,应付这场会议。

袁可立见此情景,不得不继续道:

“诸位既然不愿多说,那我就提一提。”

“咱们枢密院是当今皇上新设的,虽然到现在已有两年,却称不上尽善尽美。”

“各位在执行公务时有什么问题,都可以尽管提出来。”

“这是机构设置的问题,不是诸位的责任。”

这番话语一出,众人材有些明白了袁可立为何开这个会。

原来是因为皇帝亲自调整了装备部的机构,让袁可立觉得需要他们自己完善。

众人对皇帝亲自在装备部成立两个委员会,也是有些意见的。做臣子的都不希望皇帝直接插手,显得他们没做好事情。

如果能解决的话,他们还是想自己解决。兵部左侍郎秦士文道:

“参谋部和边防部、海军部的分工,前些时日袁枢密已经协调好了。”

“但是兵部和各部的职责,还有些不清晰的地方。”

“尤其是明年要作战,枢密院还成立了战时委员会。”

“这战时委员会职权有多大,前线的前敌委员会又有多大的撤换军官权限,都需要一一确认。”

“窃以为袁枢密应该做好协调,避免出现龃龉。”

袁可立闻言点头认可,知道秦士文这是在支持自己。

这件事本来应该由兵部尚书提的,甚至兵部尚书作为枢密院的二把手,自己就能协调好相关事务。

不过薛凤翔这个人实在没什么本事,而且没有担当。除非皇帝交代的事情,他根本就不会办。

所以直到现在,才由秦士文提出这个问题。

袁可立当即说道:

“兵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,就参照参谋部那边。”

“以后兵部那边也是抓大放小,掌握中高级军官任命,把基层军官的任命权力交给边防部、海军部,如同各部门能够自行任命吏员一般。”

“以后,队级军官任命,各营都可提出建议,让边防部、海军部批复,不用再通过兵马来回传递文件。”

“如果兵部不放心,可以让武选司派两个员外郎去两部兼任职务。”

“你们兵部两个侍郎,也分管陆海军事务,做好相应对接。”

这个决定,确定了兵部和边防部、海军部的职权范围,在一切为了胜利的方针下,进一步下放权力,提高各军的自主权。

甚至,为了避免枢密院办事拖沓,袁可立还取消了一些批复流程,甚至规定了批复时间。让枢密院各部,限期回复地方。

尤其是在战时,对此抓得更紧。

这些做法,自然是为了明年的辽东大战做准备。

各位枢密大臣也知道袁可立对这次大战的重视,热情也总算激出来。

他们接连提出了几个问题,并且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,很快得到了解决。

——

然后,京营护军使李邦华提出了一件事,让众人的神情,变得凝重起来:

“皇上有意调一万京营将士去辽东,作为明年辽东大战的总预备队。”

“这京营的改制本就没有完全完成,调一万人出去,京城的防御就空虚了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