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不是应该从其他地方,调些兵马过来?”
这个话题有些敏感,因为是调外兵进京,存在一些风险。
袁可立斟酌之后,没有同意把外地军队直接调过来,而是道:
“调来外地的兵马不是不可行,但是先要补充京营兵力。”
“神机营原本就保留了京营的精锐,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“神枢营也在京城卫所改制后,征到了足够的兵力。”
“这剩下的五军营,是从五军都督府选将分管的,现在情况如何?”
李邦华道:
“左军营从辽东、山东、浙江调兵,孙督师、孙巡抚、吴巡抚都很支持,早已满编一万人。”
“前军营从两湖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调兵,每省二千人,基本上也算完成了。”
“后军营山西那边因为匪患没调来多少,但是河北卢巡抚从天雄军调兵,把缺少的名额全都补上了。这次京营请战,后军营是左军营之外最积极的,战力值得信赖。”
“剩下的南直隶与河南的中军营,以及陕西、四川和西南各省的右军营,都还没有调过来。”
“五军营目前有三万人,尚且没有满编。”
“现在整个京营八万兵力,调出去一万有点太多了。而且神枢营和五军营,战力参差不齐。”
袁可立听着这个情况,仔细斟酌了之后,向众人道:
“京营派往辽东的一万人,是必须调过去的。”
“咱们身处京城,不知道辽东的情况,谁知道辽东派出五万精锐后,剩下的兵马有多少、又有多少战力。”
“所以这一万人必须派出去,确保山海关安稳。”
这个说辞,让众人若有所思。就连前段时间去过辽东的李邦华,也觉得很有道理。
虽然他对孙承宗的操守有信心,不觉得他会故意吃空饷。但是关宁军作为旧军队,存在积弊是必然的。
孙承宗一个督师,也管不了下面所有人。
如果京营不派兵,谁知道留下的兵马有多少?能不能守住山海关?
所以这一万人,是非派出去不可。
京城的人知道京营兵马在辽东,也会减少担心。
后勤部长闵梦得一直在关心西南战事,看着这个情况道:
“西南那边水西归顺后,战事彻底结束了。”
“可以从西南调兵,把右军营组建起来。”
“这样多了一万人,京营就又是八万军。”
这个说法让众人眼前一亮,觉得很有可行性。
因为辽东大战的压力,皇帝终于同意了水西安氏归顺,奢安之乱在今年宣告结束。
如此一来,在西南打仗的军队自然能调过来,组建右军营绰绰有余。
先前已经从西南调兵的他们,做起这件事也轻车熟路。
与会的长城督师朱燮元,也同意这个建议,认为可以把西南的精锐调过来。
袁可立建祠赞同道:
“右军营就以平定奢安之乱的有功将士为核心,再从陕西调些人,尽快组建起来。”
“还有中军营是什么情况,怎么还没建起来?”
“南直隶与河南距离京城并不远,为何迟迟没派人过来?”
参谋部长杨嗣昌道:
“河南那里就别提了,和陕西、山西一样,现在正闹匪患,根本调不出兵来。”
“南直隶是让南京五军都督府负责,现在还没把兵招上来。”
“还有陛下派吕尚书组建南京枢密院、整顿南京防务,估计南京那边,都在头疼这件事呢!”
“中军营一时半会儿是没法组建了,先建好另外四营再说。”
袁可立等人听到这番话,顿时摇头莞尔。显然,他们都能猜得出南京的积弊不小,否则不会连朝廷明确要求的事情都拖延。
不过中军营的组建,却不能够放弃,袁可立想了一下苏州的情况,说道:
“苏松新区那边,不是组建了一个工程营吗?据说有几万人。”
“这几万人总能选出几千人吧?让他们进京组建中军营。”
“或者从大明各地招兵,把中军营建起来。”